智造周刊 | 广汽集团将量产超级快充技术;节卡机器人发布新款协作机器人;华为公开智能车行驶轨迹规划专利

2021/07/08

微信图片_20210709150321.jpg



行业动态


IHS:汽车缺芯问题预计第三季度会缓解

市场研究机构 IHS Markit 近日发布报告,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汽车芯片的供应会略有缓解,汽车产商的产量下降不会像第一、第二季度那样严重。研究机构表示,OEM厂商能够更加灵活地制定生产计划,从而更好地应对芯片短缺问题。目前多家半导体晶圆代工厂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恢复产能。


周鸿祎坚持造15万以下的智能车

在7月2日于360大厦的小规模访谈中,周鸿祎从产品经理的再度对智能车表达看法。他认为哪吒和360的机会在15万以下的智能车。周鸿祎表示,中国15万以下的车大概占了中国所有车型总销量的70%,如果这个市场不打开,那意味着智能电动车永远是小众产品。


工信部等六部门: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攻关

7月4日消息,日前,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


其中,意见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软件化水平。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


中国移动进军物联网芯片制造业

据中移芯片微信公众号披露,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物联网全资子公司芯昇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正式独立运营。天眼查信息显示,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0.3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4万辆,增长234.92%,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7.80%。


市场需求旺盛,锂电池行业发展将驶入“高速路”

电动汽车需求量提升带动锂电池行业订单增加,同时推升了锂电池原料价格。业内人士预计,在储能及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拉动下,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达1400GWh。东莞证券指出,2015年-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持续维持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97%。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向上,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不断攀升,锂电材料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消息称英特尔包下台积电3nm产能,或成台积电最重要制程

据报道,英特尔将包下台积电3纳米产能。外资摩根大通、华兴资本及瑞士信贷日前均指出,台积电先进制程壮大,已成国际芯片大厂必要的合作伙伴,随着高速运算需求提升,台积电5纳米放量将高于预期,3纳米还会超越5纳米成主流制程。



产品快讯


全自动厕所清洁机器人问世

Somatic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初创公司,他们研发了一款全自动厕所清洁机器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商业建筑提供厕所清洁服务。


它可自己打开门,乘坐电梯,自动为商业建筑提供厕所清洁服务,服务包括对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吸尘,吹干等。


该机器人利用内置激光雷达和系列传感器进行移动和作业。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装有机械臂的迷你冰箱。进行远程设置并利用VR进行试运行后即可开始工作,一次充电可工作八小时,之后可以自动返回充电并重新“武装”自己,比如重新填满清洁剂等。


继国盾量子后,启科量子发布国内第二台商用QKD设备

7月6日,继科创板上市公司国盾量子后,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简称启科量子)发布其首台商用QKD设备QCS-288。


据创始人陈柳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较同类QKD(量子密匙分发)设备,QCS-288成码率可提高25%以上。


据悉,启科量子已申请和授权核心专利数十项,承担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包括《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技术要求》、《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测试方法》等,公司仅用16个月就完成了城域网高速量子通信系统等系列第一代产品的研发,产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核心设备、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运维产品,量子安全应用产品和脉冲激光器等核心组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前沿水平,现已开始进入市场化阶段。客户分布于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政府、电力分配、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


东方晶源国内首台关键尺寸量测设备出机中芯国际

7月6日消息,近日,国内半导体制造良率管理设备厂商东方晶源在北京总部举行了国内首台关键尺寸量测设备(CD-SEM)出机仪式,正式宣布斩获订单并出机中芯国际。东方晶源董事长俞宗强博士、总经理蒋俊海先生,北京市经信委、亦庄管委会、国家02专项以及东方晶源客户、股东、投资方等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此次出机仪式,标志东方晶源继2019年攻克电子束缺陷检测技术后,再一次取得了重大产品技术突破,补充了国产关键尺寸量测设备(CD-SEM)的市场空白。


据悉,此次出机的关键尺寸量测设备(型号:SEpA-c410)面向300mm硅片工艺制程,通过前沿的电子束成像系统和高速硅片传输方案,搭配精准的量测算法,可实现高重复精度、高分辨率及高产能的关键尺寸量测。进驻中芯国际后,将通过实际产线验证,进一步提升、完善设备性能,向产业化目标整体迈进。


AutoX发布第五代无人驾驶系统

7月6日,中国无人驾驶公司AutoX正式发布了第五代无人驾驶系统——AutoX Gen5。从车规级硬件及电子电气架构、传感器到核心计算平台,AutoX Gen5进一步完善了全无人驾驶能力。同时,在发布会上,AutoX还推出了第五代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中国首个L4/L5级别无人驾驶计算平台AutoX XCU。


节卡机器人发布新款协作机器人

2021年7月7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展首日,节卡机器人发布一款主要面向商业、教育等领域的协作机器人——节卡 MiniCobo协作机器人。据悉,该机器人是一款轻量型协作机器人,自重8.7kg,有效负载1kg,工作半径576mm,具有轻盈小巧、灵活度高、安装方便等特点。


UCloud推出“人脸识别测温”与“边缘计算”两大系列AI新品

7月8日消息,ucloud优刻得预告发布“人脸识别测温”和“边缘计算”两大系列AI新品,“人脸识别测温”系列包含人脸识别测温平板、人脸测温手持机两款AI硬件新品,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政务场景下大人流高效管理。“边缘计算” 系列包含AI边缘盒子和视觉嵌入式芯片模组两款AI组件。两款新品均搭载AI处理芯片内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与不同智能硬件、不同场景解决方案集成,满足安防、园区、交通、电力、能源等复杂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技术前沿


紫光展锐通过TMMi 5级认证

近日,据紫光展锐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18日,紫光展锐正式获得国际TMMi组织认定的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最高等级——L5级认证,成为全球首家通过该认证的手机芯片设计企业。TMMi 5级认证的通过,标志着展锐在测试风险评估机制、测试过程量化管理、缺陷预防机制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测试组织成熟度迈入国际顶级水平。


华为公开智能车行驶轨迹规划专利

7月4日消息,近日从企查查网站了解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了一项“轨迹规划的方法、装置、控制器和智能车”专利,申请日为2019年12月31日,公开号为CN113064415A,公开日为7月2日。专利摘要显示,该专利申请用以实现有效检测障碍物进而规划智能车的行驶轨迹。


沃尔沃、戴姆勒、特拉顿拟投5亿欧元建合资公司开发充电网络

7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三大卡车巨头戴姆勒(Daimler Truck AG)、特拉顿公司(Traton SE)和沃尔沃公司(Volvo AB)周一表示,已签署了一项协议,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长途货车和公共汽车使用的充电网络。


据悉,这家合资企业将由三家公司将共同拥有,总部将设在阿姆斯特丹,于2022年开始运营。三家公司计划投资5亿欧元(5.932亿美元),拥有同等股份。目标是在合资企业成立后的五年内安装和运营至少1700个充电站。


石墨烯用于工业超高密度硬盘驱动器,性能可提高10倍

英国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与埃克塞特大学、印度、瑞士、新加坡和美国的团队合作研究表明,石墨烯可用于超高密度硬盘驱动器(HDD),与当前技术相比,其性能可提高十倍。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碳基涂层是保护盘片免受机械损坏和腐蚀的涂层,决定HDD的存储密度,目前涂层厚度约3nm,相当于数据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TB。剑桥研究人员用1-4层的石墨烯代替了商业碳基涂层,并测试了摩擦、磨损、腐蚀、热稳定性和润滑剂兼容性。除了难以比拟的薄度之外,石墨烯还具备HDD涂层在防腐蚀、低摩擦、耐磨性、硬度、润滑剂兼容性和表面光滑度方面的所有理想特性。此外,热辅助磁记录 (HAMR)是通过将记录层加热到高温来增加存储密度的新技术,目前的碳基涂层在高温下无法发挥作用,但石墨烯可以。石墨烯与HAMR相结合,可以胜过当前的HDD,数据密度为每平方英寸超过10TB。


董明珠:格力正研发空调发电,或使全球降温半度

7月6日,在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称,格力在研发一种新技术,可把光能、储能和空调结合起来,空调成为一个发电站,不需要通过城市电网,不需要远程输送,把足够的能源聚集起来通过空调发电,在保证空调降温或制热的同时,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晚上家里所有的照明,不用花一分钱电费。若该技术得到全球全部应用,全球温度可降半度。


广汽集团将量产超级快充技术

7月7日,据媒体报道,广汽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1年将布局超过100个超级快充站。同时在今年9月份将量产超级快充技术,率先搭载在AIONV上,分别推出充电倍率分别为3C500km和6C500km的车型版本,充电桩将根据车型推出时间和销售区域进行重点布局。


华为联手上汽大众发布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

7月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当日召开的2021华为智能制造数据基础设施高峰论坛上,华为联手上汽大众共同发布了“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据介绍,此为同类方案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首个规模应用,同时,可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行业场景。



企业焦点


安世半导体将收购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商

7月3日,据CNBC报道,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将以6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4亿元)收购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NWF)。据称,谈判正在进行中,安世半导体最早可能周一或周二宣布收购。


小鹏汽车即将完成“港股双重主要上市”

6月30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其港股发行价定为每股165港元。经香港联交所批准后,公司A类普通股发售股份预期将于2021年7月7日开始在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股份代号为9868,至此,小鹏汽车完成“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成为今年首个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两地双重主要上市中概股。


现代汽车将向美国电池创企SolidEnergy Systems投资1亿美元

7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业内消息人士表示,现代汽车将向美国电池初创公司SolidEnergy Systems(SES)投资1140亿韩元(1亿美元)。


据悉,现代汽车看到了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全球的成功,它计划在电动汽车领域效仿特斯拉。该公司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在2025年前每年销售67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56万辆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和11万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中芯绍兴月产能爬坡到7万片晶圆

据浙江日报消息,位于绍兴的中芯绍兴开始产能爬坡到7万片晶圆/月,而且量产达到99%。据介绍,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芯绍兴,SMEC)成立于2018年3月, 总部位于浙江绍兴,是一家专注于功率, 传感和传输应用领域,提供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及模块封装的代工服务的制造商。


通用汽车与锂企业CTR达成协议,在美国采购锂资源

7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加州锂企业Controlled Thermal Resources(CTR)宣布,它已经与通用汽车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为后者供应锂。


通用汽车近日也表示,它已对Controlled Thermal Resources进行战略投资,以在本地获得低成本的锂资源。该公司对投资的具体规模保持沉默,但表示投资规模将达到数百万美元。


据悉,锂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一个关键材料。长期以来,锂供应一直是未来电动汽车讨论的一个争论点。


华天软件宣布完成1.8亿元B轮融资

7月6日,国内三维领域研发设计与管理类工业软件领军企业华天软件对外宣布,已完成1.8亿元的B轮融资,由华天软件老股东硅港资本以及国泰君安创投共同领投,老股东方广资本、海尔海创汇继续跟投,天际资本、光远资本和弋盛资本跟投,山东产研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入。


斑马技术宣布将收购美国机器人公司

近日,美国自动标识领域巨头斑马技术宣布将以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机器人公司Fetch Robotics。Fetch以用于仓库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而闻名,拥有号称行业内最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组合。而斑马技术则致力于条码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与研究,并且它一直在积极投资机器人公司。


中芯国际:目前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供不应求

7月7日消息,中芯国际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供不应求,一季度整体产能利用率达到98.7%。中芯国际表示,根据公司今年的CAPEX支出计划,拟扩建1万片12英寸和4.5万片8英寸晶圆的产能。


小马智行宣布在上海落地Robotaxi

7月7日,小马智行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正式在上海嘉定开启示范运行。未来,用户通过 PonyPilot+ App就有机会在嘉定体验到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此次投入服务的车辆为搭载小马智行最新自动驾驶系统的雷克萨斯 RX 车型。


5G边缘智能企业“AI-Link艾灵网络”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据悉,5G边缘智能企业“AI-Link艾灵网络”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前海母基金和惟一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顺为资本继续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研发工业边缘云网基础设施软件及场景化项目规模复制。


软银领投手术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近日,英国手术机器人厂商CMR Surgical宣布完成6亿美元的D轮融资,创下全球医疗技术领域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纪录,其中软银贡献了CMR新一轮融资的四分之三,也就是4.5亿美元。据了解,此前CMR已完成四轮融资,金额共计4亿美元左右,目前公司估值达到30亿美元。